Star Trek Beyond 觀後胡言亂語

還記得去年底,STB的前導預告讓引頸期盼的trek fans——包括我在內——吶喊「NOOOOOOOOOOO! Fast and Furious in space!」嗎?

看完電影的感想:Yes, It's Fast and Furious in space, but in a good way.

雖沒有預期的驚豔,但我喜歡這部勝過STiD。劇情尚可,議題沒有著墨太多,畫面和動作戲都不錯,尤其是空戰,前兩部的空戰較像隔壁棚的星戰,這部比較有星艦的傳統。

跑字幕的當下,第一個念頭:我覺得我看了長達兩小時的TOS特別篇。(第二個念頭:等等,孩子的媽呢?)

現在回頭看第一支預告,再聽到'Sabotage',我想,應該有不一樣的感受吧?



以下有一點劇情,但有更多廢話。

身為trek fan,對於這部派拉蒙堅持要在五十週年上映的電影,當然從前置作業就開始關切進度了。由於JJ Abrams如願以償得到了執導星戰電影的機會,他和他的製作團隊轉移重心到隔壁棚,ST電影由誰掌舵便成了一個問題。曾經有一度這部電影將會是編劇Roberto Orci的導演處女作,但最後宣布新電影的導演是以Fast and Furious系列成名的Justin Lin(林詣彬)。

儘管非常擔心ST電影將流於暑期動作片,但由於我不是很喜歡STiD,因此導演和編劇換人,在我心中,卻覺得未嘗不是件好事。

先讓我離題講一下不太喜歡STiD的原因,以及這三年看續集或重啟電影最困擾的一件事。



並不是說我覺得STiD一無可取,那部電影我看得頗開心,當時甚至還寫了這篇心得文幫STiD辯護。

我承認,不太喜歡STiD的原因,其實是個人偏見——對我而言,那部電影相當於重新說了一次ST 2的故事,相同的人物(Khan)、相似的劇情(爬進輪機室、輻射中毒、隔著門板手貼手)、以及相近的主題(犧牲小我)。莫非,試圖與舊作連結,只能透過這種方式嗎?

去年的星戰電影,也帶給我這種感覺。看完電影的瞬間,我和旁邊的人面面相覷,同時說:「我覺得好像重新看了一次A New Hope。」或許,原因在於我不是星戰迷,沒有因此大受感動。儘管個人為了同一個原因不太喜歡SW 7,但我還是大推那部電影,並且鼓吹身邊不是SW迷的朋友進電影院觀賞,畢竟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,以及BB-8超級可愛,還有見識一下JJ終於沒有炫光的電影會是什麼模樣!(大誤)

由於SW 7的評價與票房都亮眼,因此我歸因於這完全是自己的好惡問題——直到我看了Creed。

《金牌拳手(Creed)》是洛基系列(Rocky film series)的第七部電影,定位為洛基外傳。儘管陸陸續續看過前作,但我也不是洛基迷,之所以對這部產生高度興趣,在於影評將Creed和SW 7戲稱為「the ultimate fan movie」,兩部電影的導演都是從小看前作長大的忠實粉絲,數十年後因緣際會得到執掌該系列續作的契機。

Creed的劇情基本上重現了Rocky第一集,以致於最後一役甚至還沒開打,我就已經猜到比賽結果應該是什麼。然而,這部電影並沒有帶給我舊酒裝新瓶的遺憾,反而大受感動,甚至將導演Ryan Coogler的作品列為以後必看。我覺得Creed抓到了Rocky電影的精髓,「fight」的意義不只是在拳擊場上,奮戰精神延伸到生活的困境,為了活下去而戰。

所以,問題到底在哪裡?同樣是「重新說一次相同的故事」,為什麼我太不喜歡STiD和SW 7,反而對Creed讚譽有加?

這個困惑等到幾個月前看了Nerdwriter關於「文本互涉(intertextuality)」的闡述,好像終於讓我找到答案了。



在眾多續集、前傳、外傳、重啟、翻拍的電影中,太過於依賴與前作或原作之間的關聯角色、客體、或場景,目的在觸發觀眾的記憶和情緒,甚至到了濫用的程度,例如索倫和薩魯曼根本沒出現在哈比人小說,卻偏偏要放個支線在電影裡。為了出現而出現,這支影片2:46那幕,就是STiD "My name is Kahn.",令我差點翻白眼那段。

不是說使用舊作的人物或題材就不好,而是使用的方式造成差異。影片5:17就是XMFC教授和阿萬走進酒吧搭訕金鋼狼,這種幽默的「彩蛋」讓人會心一笑,而非刻意在電影裡塞進「彩蛋」,彌補劇本沒有好好把故事說完,或偷懶沒有認真刻畫角色。

當然,這是一個非常主觀的論述,但這支影片讓我豁然開朗,原來近年看電影讓我莫名挫折的癥結就在這裡。



回到Star Trek Beyond,STB是一部動作戲為本體的暑期商業電影,但仍讓我感覺到彷彿看了兩小時的TOS。片頭的艦長日誌,船員們被困在陌生星球的地表,設法求生脫困,這些都是TOS的常見元素。

我喜歡這部的空戰。

還記得在電影院裡看SW7,Rey駕駛千禧鷹號在廢墟裡甩開追兵那段,立刻想起STiD的 ‘Won't fit'。



我的意思不是前兩部電影的空戰不好看,事實上,我覺得都很精彩,只不過並非ST傳統的潛艇式空戰。



上映前一看到這段,立刻激動不已,在黑暗中等待,突如其來的危機,空戰不再只有光炮、光雷互轟,出現新的攻擊形態且傳統的武器無法應付,這是我期待看到的內容。儘管最後「一首搖滾救宇宙」讓我瞬間聯想到《Mars Attacks!》,還是無損我對那一段的喜愛,以及令人目不轉睛的視覺效果。

不論是星際基地Yorktown、「蜂群」、企業號大船進港,這些設計我都很愛!


我喜歡這部每位船員都有發揮的時刻,不像STiD,Chekov穿紅衣後神隱了好一陣子。Sulu過人的飛行技術、Uhura銳利的耳朵、Scotty什麼都能修好,至於Bones,喔Bones,自稱醫生但已經拆過魚雷、開過外星飛船,你到底有什麼不會啊?另外,我不太懂的是,為什麼身為科學官,就戰鬥位置時,Spock竟然拿起光炮離開艦橋?這不應該是安全人員的職務嗎?比方cupcake老兄。

TMP一開始,已經升上將軍,坐辦公室的Kirk懷念指揮太空船的生活,TOS!Kirk不曾經歷過的迷惘(或,沒有在鏡頭前出現過的迷惘),發生在小艦長的身上。題外話,這隻艦長一副清心寡慾是怎麼回事?TOS!Kirk明明整天捻花惹草啊啊啊!

鐵三角的互動令人心花怒放,尤其Bones和Spock。題外話,瓦肯人受傷不應該進入healing trance嗎?害我還期待有人猛甩Spock巴掌,把他打醒……



我喜歡STB,但不代表我認為這部電影沒有缺點。劇情單純對我而言不是問題,在片長兩小時的電影,塞太多劇情轉折不見得理想。反派的動機和背景故事過於薄弱,新角色Jaylah帥氣歸帥氣但關於她的種族和性格似乎也缺少描述,她的存在近乎plot device。



這集的反派……儘管看電影前各種繞道避雷,但還是莫名其妙踩到一顆地雷,就是反派的來由,所以完全沒驚喜。

Krall提到的辛地(Xindi)和羅慕倫戰爭(Earth-Romulan War)都是影集星艦前傳(Star Trek: Enterprise, ENT)的內容。

Xindi篇是ENT第三季的主軸,大致內容是Xindi人製造武器突襲地球,造成七百萬人傷亡,NX企業號授命前往Xindi的母星。這起事件之後,原本設計為探索船的星艦開始注重武裝,以及非星艦體系的軍人跟他們一起上太空執行任務——Edison應該就是這批人。

Xindi事件也導致地球人的排外情節(Xenophobia),例如外星人在地球無辜被毆打,以及輿論質疑星艦,認為探索任務招致來自外太空的潛在威脅。其實STB預告裡那句「frontier pushing back」,我就聯想到這個事件。

羅慕倫戰爭是ENT第四季(4x12 'Babel One', 4x13 'United', 4x14 'The Aenar'),羅慕倫人透過能偽裝成各種太空船的無人載具,企圖挑起數個文明之間的爭端,其中包括地球、瓦肯人、安多利人、泰拉人等。由於最後靠著大家攜手合作,暫時放下新仇舊恨打擊共同敵人,這起事件差不多催生了日後的星際聯邦。



做為Star Trek五十週年電影,回頭檢視ST世界觀理所當然存在的「星際聯邦」,我還滿喜歡這個嘗試。只不過,關於戰爭的課題,僅只點到為止。(突然覺得好像該復習ST 6了。)在劇組專訪裡,身兼編劇的Simon Pegg以及其他演員們,認為這部電影想要傳達的訊息是'unity',尤其在因為差異、歧見、以及仇恨,導致族群間衝突越來越激烈,微不足道小事就會導致分裂的今日。

我從不認為STiD只是爆米花電影。或許是有追蹤編劇Orci推特的關係,多少能瞭解一些他的政治觀點,因此STiD讓我看到了「堂而皇之跑到別人國家狙殺恐怖分子」的故事線——最後小艦長抗命,決意將罪犯帶回地球接受審判,那段讓我很感動。

AOS已經不是原初世界了。瓦肯毀滅後,星艦為了對抗「來自未來的羅慕倫人的先進武器」,以及擴張的克林貢帝國,竟然復甦沉睡在太空的冰棒超人類戰犯,原應該是主導探索與外交任務的星際艦隊,往策劃軍事行動傾斜,甚至做出近似於挑起戰爭的舉動,比方Marcus下令朝克林貢母星發射光雷。很遺憾的,這些事件的後續影響看似並未延續到STB,我會很好奇在這些大規模毀滅與傷亡之後,一般平民對於星艦、對於外星種族、對於星際探索,抱持的觀點是否會有所變化?

如果以看電影評分的標準,STB的分數恐怕不會太高;但身為trek fan,我喜歡STB,這是我想看到的ST電影。

Sulu的先生和女兒驚鴻一瞥——儘管George Takei對此角色更動不以為然,認為這背離了Gene Roddenberry原始的設定——最後大家一人唸一句經典臺詞,都讓我很感動。

一刷時眼睛和大腦太忙了,我可能需要二刷~XD

Comments

  1. 深有同感,包括對於STiD的感想。看完STB雖然覺得以電影來說有缺陷但內心的trek fan激動地不能自己xD
    (有仿佛是時間限制塞不下那麼多內容的感覺)

    ReplyDelete
    Replies
    1. 也覺得需要二刷xD劇情講太快xDD
      另外雖然他覺得背離Gene的設定,不過我覺得這算是ST的初衷之一,就像當初把Uhura放進主要腳色中(但個人更支持把SK扶正(O),其實Takei先生想表達這才是Gene大神的設定吧是吧哈哈哈)

      Delete
    2. STB的製作很趕,Justin Lin接手,從劇本重寫、拍攝、後製到電影上映,只有十八個月(沒辦法,為了ST五十週年嘛),考量到劇本刪減,以及片長的限制——導演說first cut的長度是2小時17還是27分鐘——再加上身為trek fan盲目模式全開,STB的成果已經讓我很開心了XD

      現在擔心的是STB的票房不如前兩部,雖然我喜歡這部電影的方向,但不清楚派拉蒙高層是否打算延續STB的調性……

      Delete

Post a Comment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STiD觀後雜感